搜索
首页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

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

意思:年底吃惊时姿态,年高惜物华。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畔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流逝和年华的消逝的感慨。 首句“池畔拖垂柳”,描绘了池畔柳树的景象,柳枝在水中拖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这句诗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池塘边柳树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烂边笑晚花”一句,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晚花烂漫的景象。晚花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这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拟人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花的美丽和生命的顽强。 “败荷倾弊盖,老桧露枯槎。”这两句诗描绘了池塘中荷花的败落和老树枯槎的景象。败荷倾覆,如同破旧的伞一样,失去了昔日的美丽;老桧枯槎暴露在外,显得苍老而孤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荷花的败落和老树的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高惜物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的消逝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对世间的美好事物感到惋惜。这句诗通过“惜物华”这一情感表达,将作者的感慨表现得十分深刻。 最后一句“东陵风未替,解忆故园瓜。”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东陵是古代隐士的代称,这里作者以东陵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这句诗通过“解忆故园瓜”这一情感表达,将作者的思念和感慨表现得十分真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畔的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流逝和年华的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故园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池畔拖垂柳,烂边笑晚花。
败荷倾弊盖,老桧露枯槎。
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
东陵风未替,解忆故园瓜。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物华

    读音:wù huá

    繁体字:物華

    意思:(物华,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梁·柳恽《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郁陶,物华复如此。”
    唐·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

  • 岁暮

    读音:suì mù

    繁体字:歲暮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天年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close of the years

    意思:(岁暮

  • 时态

    读音:shí tài

    繁体字:時態

    意思:(时态,时态)

    1.世情,世俗。
    唐·杜荀鹤《晚春寄同年张曙先辈》诗:“莫将时态破天真,祗合高歌醉过春。”
    明·姚汝循《郡斋咏怀》:“安能逐时态

  • 惊时

    读音:jīng shí

    繁体字:驚時

    意思:(惊时,惊时)
    惊动时令。
    南朝·梁·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