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意思: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服。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喜祖三至留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对门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过去的怀念之情。 首句“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诗人所在的地方是洛阳,来访的客人是从遥远的洛阳来的。客人下马的动作显示出他的急切和热情,而“拂征衣”则表达出他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和尊重。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感激。他不禁感慨,有故人远道而来,真是他的荣幸。而门前紧闭的门扉,则暗示了诗人平日里的孤独和寂寥,现在有了故人的陪伴,他感到生活有了些许的色彩和温度。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的小巷。来访的行人返回家中,而小巷中还留有积雪在夕阳下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这里诗人用“深巷”和“积雪”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与前两句的欢快、热烈形成对比。 最后,“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诗人感叹那些曾经一同战斗过的战友们现在都身居高位,而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生活。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前景象和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下马

    读音:xià mǎ

    繁体字:下馬

    短语:艾 辍 终止 停下 止 休止 止息 煞住 适可而止 停歇 息 打住 罢 休 止住 停息 偃旗息鼓 停止 寝 平息 停 歇 住 已

    英语:

  • 征衣

    读音:zhēng yī

    繁体字:徵衣

    意思:
    1.旅人之衣。
    唐·岑参《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宋·刘儗《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
    清·孙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