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禅师》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意思:万物都被风摇动,只应在室内静无风。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寄禅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世界的运行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哲学的独特见解。 首联“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心明”的理解和追求。这里的“他心”和“此心”都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通向真理的关键。而“妙用忘言理暗通”则表达了作者认为通过内心的领悟和体验,可以超越语言的限制,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颔联“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描绘了自然世界的运行方式。这里的气运、阴阳、世界、水浮、天地、虚空等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认为世界是由气运所推动,阴阳相互作用形成世界,而天地则是虚空的载体。 颈联“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描绘了世界的无常和变化。这里的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等都是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的变化和无常所构成的。 尾联“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理解。这里的风是指无常的变化和世界的运动,而禅室则是心灵的净土,只有在这个净土中,人们才能超越世界的无常和变化,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他心明与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气运阴阳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虚空。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无风

    读音:wú fēng

    繁体字:無風

    意思:(无风,无风)

    1.没有风。
    唐·韩愈《南山诗》:“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

  • 鼓动

    读音:gǔ dòng

    繁体字:鼓動

    短语:兴师动众

    英语:instigate

    意思:(鼓动,鼓动)

    1.鼓之使动;吹动。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

  • 万物

    读音:wàn wù

    繁体字:萬物

    英语:world

    意思:(万物,万物)

    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易干》:“大哉干元,万物资始。”
    《史记吕不韦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