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图》 雨过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雨过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意思:雨后春波杨柳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期待。 首句“雨过春波柳浪香”,诗人以雨后的春波为背景,描绘了柳树的香气。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柳浪香”这一意象,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感受融为一体,使人仿佛能闻到柳叶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布帆归缓怕斜阳”一句,诗人以船帆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期待和眷恋。这里的“怕斜阳”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光的敏感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三句“渔人为指江城近”,诗人以渔人的视角,描绘了江城的近景。这里诗人以渔人的视角,将江城的景色拉近,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悦和兴奋。 最后一句“一塔船头看渐长”,诗人以一塔和船头的渐长为象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这里的“一塔”可能是指江边的塔楼,而船头的渐长则暗示了船只即将启航,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期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过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渔人为指江城近,一塔船头看渐长。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春波

    读音:chūn bō

    繁体字:春波

    意思:
    1.春水的波澜。
    南朝·宋·谢灵运《孝感赋》:“荑柔叶于枯木,起春波于寒川。”
    唐·张泌《春晚谣》:“萧关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 布帆

    读音:bù fān

    繁体字:布帆

    意思:亦作“布颿”。
    布质的船帆。亦借指帆船。颿,“帆”的古字。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八》:“长樯铁鹿子,布帆阿那起。”
    唐·顾况《别江南》诗:“布帆轻

  • 柳浪

    读音:liǔ làng

    繁体字:柳浪

    意思:
    1.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
    明·高启《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屠》诗:“雨后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吐虹丝于碧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