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社稷有兴亡,岂识于今不平事。
意思:自古以来国家有兴亡,难道认识到现在不平常的事情。
出自作者[宋]柴随亨的《忆昔》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在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中沦为废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兴亡轮转的感慨。
首句“忆昔长安都会地”引领读者进入对过去的回忆。“草木晴辉钟王气,襟带江湖气象雄”描绘了长安昔日的繁华景象,草木生辉,江湖连贯,气象雄伟。接着,“春风楼阁五凤城,玉漏声催香雾盈”进一步细化了长安城的美景,楼阁高耸,玉漏声声,香雾弥漫。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谁知世道互翻覆,沧海倏变为桑田”,形象地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和变迁。曾经的繁华都市,现在已经沦为废墟,“胡笳哀怨动朝市,麋鹿来游旧陌阡”,胡笳的哀怨之声在都市中回荡,麋鹿在曾经的街道上漫游。
“汉宫明妃空艳丽,苑外铜仙亦洒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废墟的凄凉景象,曾经的汉宫明妃已经空无一人,苑外的铜仙也在流泪。末尾“古来社稷有兴亡,岂识于今不平事。禾黍离离迹可怜,伤心回首古苔边。清明寒食方便家酹,痛哭深山闻杜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现在的不平之事感到伤心,只能通过祭奠和痛哭来表达内心的哀痛。
整首诗以长安的变迁为线索,通过描绘繁华都市的沦落,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历史兴亡的深深感慨,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