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意思:墙壁开阔四通八达,幸好家里没有装储。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夜雨后的夕云、雷电、龙蛰、墓墟、水势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首先,诗中描绘的夕云、夜雨、雷电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变化。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场景中。在夕云的描绘中,作者使用了“若颓山”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夕云的沉稳和壮观;在夜雨的描绘中,作者使用了“如洪渠”这样的比喻,表现了雨势的浩大;在雷电的描绘中,作者使用了“焰焰升蟾蜍”、“狂雷走昏黑”、“惊电照夔魖”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雷电的威力和震撼。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在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观之后,作者又转向了对下层人民的描绘。他通过描述水潦、泥淖、无蔽身之所等场景,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困苦的同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如“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恐为瀦”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在京师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最后,诗中的“墙壁豁四达”等句子,也表现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乐观和豁达。尽管生活艰难,但作者仍然保持了乐观的心态,认为自己的家虽然没有贮蓄,但仍然能够保持安全和舒适。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也是作者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和勇气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的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也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和勇气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夕云若颓山,夜雨如洪渠。
俄然见青天,焰焰升蟾蜍。
◇忽阴气生,四面如吹嘘。
狂雷走昏黑,惊电照夔魖。
搜寻起龙蛰,下击墓与墟。
雷声每轩轰,雨势随疾徐。
初若浩莫止,俄收◇无余。
但挂千丈虹,紫翠横空虚。
顷刻百变态,晦明谁卷舒。
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扰扰泥淖中,无异鸭与猪。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瀦。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四达

    读音:sì dá

    繁体字:四達

    意思:(四达,四达)

    1.通往四方的道路。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

    2.通达四方。

  • 墙壁

    读音:qiáng bì

    繁体字:墻壁

    短语:墙 垣 堵 壁

    英语:wall

    意思:(墙壁,墙壁)
    亦作“墻壁”。

    1.院子或房屋的四围。多以砖

  • 贮储

    读音:zhù chǔ

    繁体字:貯儲

    意思:(贮储,贮储)
    积蓄;储藏。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宋·范成大《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松煤茧纸妙挥扫,芸香锦囊深贮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