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意思:元和九年秋季,八月月上弦。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元和九年秋》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作者游览王顺山中悟真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水中得到的心灵的净化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王顺山的美丽和神秘。作者在山下听到潺潺的水声,然后舍弃车马,开始步行。他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一步一步地攀登。这里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行走过程,同时也展现了山中环境的幽静和美丽。 接着,作者开始描述山中景象。他先是怀疑山上不可攀登,但随后发现山中其实有路,可以通向山顶。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休息了好几次,感受着耳目的开阔和远离人世的喧嚣。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勇气和决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在描述山洞时,作者描绘了洞内的景象,如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诗的生动性,也增加了诗的神秘感。而当作者回首望寺门时,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更进一步展现了山中寺庙的美丽和独特。 最后,作者描述了进入寺庙后的感受,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赞美,也展现了寺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山水中得到的心灵净化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作者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上弦

    读音:shàng xián

    繁体字:上弦

    英语:wind

    意思:I

    1.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呈“D”字形,称“上弦”。

  • 元和

    读音:yuán hé

    繁体字:元和

    英语:Yuanhe

    详细释义:1.太和。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体元和之气,根贞一之德。』
    2.汉章帝的年号(公元84~86)。
    3

  • 月月

    读音:yuè yuè

    繁体字:月月

    意思:每月。
    《汉书丙吉传》:“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
    北周·庾信《春日离合》诗之一:“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
    《朱子语类》卷七一:“年年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