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海陵滕從事文会堂》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意思:说兰一相连接,难道只有十步香。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书海陵滕從事文会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滕子京所治理的东南沧海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朋友和同僚们的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开篇两句描绘了东南沧海郡的壮丽景色和滕子京的幕府清风堂,为整首诗定下了壮美、清新的基调。 2.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义黄”:这两句表达了滕子京的郡治重视文化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治学之本,同时也强调了音乐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 3.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这句话表达了滕子京的仁政理念,他不仅关心自己的福祉,更关心朋友和远方来客的福祉,体现了他的博爱精神。 4.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滕子京的仁政给人民带来的好处,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如同兰花一样,香气远播。 5.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这里用“德星”比喻那些为滕子京所吸引而来的人们,他们聚集在一起,如同德星闪耀,其光芒将永存。 6.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这两句赞美滕子京的道德和文学造诣高深,如同清泉可挹、高飞之鸟一般。 7.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这里用笙磬同音的形象比喻滕子京的仁政得到人民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反馈。 8. “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这句诗描绘了滕子京的仁政如春风化雨,培养了无数人才,他们都如同鸾凰栖止在梧桐树上一样。 9.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这两句用玉石雕琢和金属铸造的形象比喻滕子京的品德和才能如同镇圭和干将一样,无可匹敌。 10.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最后以对滕子京的赞美作结,他的仁政理念、博爱精神、道德文章和领导才能都将永存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滕子京的赞美和对郡治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同时也展现了滕子京的仁政理念和博爱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义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言兰

    读音:yán lán

    繁体字:言蘭

    意思:(言兰,言兰)
    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物我双致,匪石席以言兰;心口两齐,混污隆

  • 相接

    读音:xiāng jiē

    繁体字:相接

    短语:无休止 绵绵 络绎不绝 连发 缕缕 连 迭起 随地 不已 不止 连连 相连 娓娓 穿梭 不迭 无间 不休 无穷的 持续

    英语:ana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