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
意思:堪嗟实录没有完整传,叹息淮西后有块。
出自作者[宋]汤汉的《寄刘后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科举制度下文学人才状况的感慨,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深深同情。
首句“唐朝空自贵宏词,科目何尝得退之”直接点出了唐代科举制度的问题所在。宏词,即宏词科,是唐代的科举考试之一,但这个考试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掘和培养人才,反而让许多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作者用“空自贵”表达了这种无奈和失望。而“科目何尝得退之”则是对这种制度的进一步批评,指出科举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掘出人才,更不用说让人才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了。
“掌制徒闻夸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同情。子厚和敦诗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赞誉和传颂。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限制和社会的压迫,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甚至他们的作品也很少被保存下来。这表达了作者对唐代文人命运的深深同情。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唐代历史记录的遗憾。实录,即真实的记录,这里指唐代的历史记录。由于历史的复杂性和其他原因,许多唐代文人的事迹和作品都没有完整的记录下来,这使得后人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淮西是唐代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碑文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淮西碑文也并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这表达了作者对唐代历史记录的遗憾。
最后,“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两句,作者对莆田紫薇老——也就是唐代文人中的一位杰出人物——表示了敬意和赞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唐代文学的敬意和赞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唐代文学和科举制度的一种反思和批评,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深深同情和对历史的遗憾。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文学人才的一种期待和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为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