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江公著知吉州》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意思:初戴惠文读城旦,晚上进奉常陪佩剑穿鞋。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送江公著知吉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三吴,遍历千山万水之后,发现桐庐的景色更为清美。他不仅赞赏这里的自然风光,还赞美了这里的人物,既有隐逸的狂士,也有出类拔萃的公子。 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桐庐的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人文气息。这里的公子们初出茅庐,便已有惠文之智,晚年更是位居高官,陪伴皇帝左右。他们的才华和德行都得到了诗人的赞赏。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出仕与隐逸的矛盾心情。他既想在朝廷中有所作为,又想回归钓台,享受隐逸生活。但他认为,良木不应该被大匠抛弃,名驹也应该试驰千里。因此,他最终选择奉亲出任,担任江南一郡的官职,这样的选择让他感到欣喜。 在任上,他忙碌于公务,但也能享受到江南的繁华美景。白粲连樯,红妆执乐,这些景象让他感到人生的乐趣。同时,他也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品味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文、出仕与隐逸的矛盾心情,以及最终的选择和体验。诗人的描绘细腻、生动,语言流畅、优美,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岂惟浊世隐狂奴,时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
奉亲官舍当有择,得郡江南差可喜。
白粲连樯一万艘,红妆执乐三千指。
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城旦

    读音:chéng dàn

    繁体字:城旦

    意思:
    1.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孙诒让间诂引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

  • 惠文

    读音:huì wén

    繁体字:惠文

    意思:
    1.即惠文冠。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金珰缀惠文,煌煌发令姿。”
    唐·韩愈《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 初冠

    读音:chū guān

    繁体字:初冠

    意思: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
    北魏·高允《咏贞妇彭城刘氏》诗之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唐·韩愈《马君墓志》:“

  • 旦晚

    读音:dàn wǎn

    繁体字:旦晚

    意思:早晚。比喻短时间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公但备物,僕乘间言之,旦晚当有报命。”
    清·潘高《送友人之中州有怀》诗:“旦晚有题字,应报溪南扉。”

  • 剑履

    读音:jiàn lǚ

    繁体字:劍履

    意思:(剑履,剑履)
    见“剑履上殿”。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