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山泉送房造》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意思:圣朝没有隐瞒的,早晚罢渔竿。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赋得山泉送房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隐逸之情的诗。 首句“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诗人描绘了泉水从山边流淌的场景,这个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高人月下看”则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月下观赏泉水的场景,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松树的润色,秋色的净美,以及落涧的声音带来的寒意,都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官体验。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秋夜的寂静,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宁静。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两句则描绘了泉水的流动过程,曲折穿过了深密的竹林,缓缓流过远处的滩头。这两句表达了泉水的柔美和坚韧,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曲折和艰辛的接纳。 最后两句“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是诗人的感慨和期望。他觉得在圣明的朝代,应该有人愿意隐居,但这个隐者何时才能真正放下他的渔竿,实现他的隐逸生活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有所感慨和期待。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圣朝

    读音:shèng cháo

    繁体字:聖朝

    意思:(圣朝,圣朝)
    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亦作为皇帝的代称。
    《汉书两龚传》:“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晋·李密《陈情

  • 早晚

    读音:zǎo wǎn

    繁体字:早晚

    英语:morning and evening

    意思:
    1.早晨和晚上。
    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 无隐

    读音:wú yǐn

    繁体字:無隱

    意思:(无隐,无隐)

    1.没有隐瞒或掩饰。
    《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僧朗《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 渔竿

    引用解释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读音:yú g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