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胡太傅挽歌二首》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意思:大节人难以改变,世上没有人知道好的建议。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胡太傅挽歌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乡贤的赞美和敬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行冠乡人品,文为学者师”描绘了这位乡贤的品行和才华。他的行为举止堪为乡里的表率,他的学问文章则是学者们的楷模。这一联对仗工整,以“行冠”对“文为”,“乡人品”对“学者师”,简洁明了地展现了这位乡贤的高尚品质。 颔联“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进一步描绘了这位乡贤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黄裳”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高贵、崇高,“厚德”则直接点明了他的品德高尚。而“玉律”则象征着他的言行举止都合乎规范,“清规”则强调了他的清廉自守。这一联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深入展现了乡贤的高尚品质。 颈联“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则表现了这位乡贤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怀。“大节人难夺”表现了他的坚韧不拔,不轻易为外界所动摇。而“嘉谟世莫知”则表现了他的智慧和高瞻远瞩,他的良好建议和谋划不为世人所知,但却对乡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尾联“仪刑不可见,遗列满丰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乡贤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仪刑不可见”意味着这位乡贤已经离世,但他的形象和精神仍然长存于人们的心中。“遗列满丰碑”则表现了他的事迹和贡献被永远铭记,他的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全面展现了这位乡贤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冠乡人品,文为学者师。
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仪刑不可见,遗列满丰碑。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嘉谟

    读音:jiā mó

    繁体字:嘉謨

    意思:(嘉谟,嘉谟)
    犹嘉谋。
    汉·扬雄《法言孝至》:“或问忠言嘉谟,曰:‘言合稷·契谓之忠,谟合皋陶谓之嘉。’”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 大节

    读音:dà jié

    繁体字:大節

    英语:political integrity

    意思:(大节,大节)

    1.基本的法纪;纲纪。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