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意思:王镣长街走带,志气更加气宇轩昂,拼作阶下囚徒,工农业齐解放。
出自作者[近代]刘伯坚的《带镣行》
全文创作背景
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下坚持根据地的斗争。蒋介石调集十几万大军包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宁都、瑞金、于都、会昌先后失守。1935年初,刘伯坚与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少共书记陈丕显等,率领独六团以及机关、剧社、报社的工作人员2000余人,开始向油山突围。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突围时负伤被俘。因国民党政府对他定了5万银元的赏格,并将照片发到各“围剿”部队,他马上被认出。粤军一些军官自称“爱惜人才”,劝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获得自由。刘伯坚却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可动摇,使这些人带着叹息和钦佩之感而退。刘伯坚的一些亲属得知消息后,想找过去与他有交情的国民党西北系的要人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等营救,刘伯坚去信坚决反对,说自己与他们感情虽好,却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如果去求他们说情,便是“丧失革命者的人格”。解放时缴获的国民党档案中有当时的审讯记录,刘伯坚的铿锵壮语跃然纸上。敌军故意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弄得现在一败涂地?”刘的回答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息,燎原之火必将漫天燃起。”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带镣的刘伯坚,在大庾县最繁华的青菜街(如今改称建国路)走过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回到牢中,他写下著名的《带镣行》和长诗《移狱》,并写了几封充满感情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