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幼云》 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

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

意思: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得。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送刘幼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教育、文化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的开头:“皇云遘屯邅,丕变竞兴学。” 这句话描绘了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兴起,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 “四方被声教,绣衣出差错。” 这句话描绘了教育的影响力,它能够覆盖四方,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化。 3. “坐图昧根据,廷谋脱羁缚。”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独立思考和集体智慧的赞赏,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 4. “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 这句话描绘了邻国教育的繁荣,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本国教育的期望。 5. “虚往而实归,群公亦垂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能够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6. “刘侯骞腾姿,影海耸片鹗。”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刘侯的敬仰,他以雄鹰般的气质和远大的志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7. “爰整关中驾,过憩浔阳郭。”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教育的关注,表达了他对故乡教育的期望。 8. “乡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优秀人才的赞美,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诗人感到欣慰。 9. “把袂奋谈舌,灯摇涕欲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教育的感激之情,他为故乡的教育事业感到自豪和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教育、文化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们对教育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云遘屯邅,丕变竞兴学。
四方被声教,绣衣出差错。
坐图昧根据,廷谋脱羁缚。
东邻弦歌盛,望洋指先觉。
裹粮遣就之,翕合饱谘度。
虚往而实归,群公亦垂橐。
刘侯骞腾姿,影海耸片鹗。
爰整关中驾,过憩浔阳郭。
乡井有斯人,夙心契冥漠。
把袂奋谈舌,灯摇涕欲落。
邹鲁道经天,万冶护其跃。
刮磨发光精,九州岛可照爚。
沉沉龙养渊,浩浩鱼纵壑。
因时为污隆,阖辟在筦钥。
恢疏慎所持,族命顾有托。
飘鬓庐峰旁,积痗写一酌。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望洋

    读音:wàng yáng

    繁体字:望洋

    英语:unseeing

    意思:
    1.见“望羊”。

    2.见“望洋而叹”。

    解释:1.见\"望羊\

  • 先觉

    读音:xiān jué

    繁体字:先覺

    英语:person with foresight

    意思:(先觉,先觉)

    1.事先认识觉察。
    《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

  • 弦歌

    读音:xián gē

    繁体字:弦歌

    英语: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意思:(参见絃歌)

    1.依琴瑟而咏歌。

  • 东邻

    读音:dōng lín

    繁体字:東鄰

    意思:(东邻,东邻)

    1.东边的邻居。
    《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仲由之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