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
意思:为什么人是万物灵,不到花草树木和飞单薄。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感春杂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对鸠鸣雀噪的描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鸠和雀都是常见的鸟类,它们的叫声在春天尤为响亮,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这种描述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认为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
接着,诗中通过对比草木和鸟类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提到“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这里用枯树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这种对比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浪费时光。
然后,诗中通过感叹人类不如草木和飞翾,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诗中提到“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行逢百花不著眼,岂念四气如回环”,认为人类在春天的美好中容易沉溺于享乐,而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这种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最后,诗中通过自嘲和讽刺,表达了对愚顽之人的批评。诗中提到“俟河之清不可得,聊自歌此讥愚顽。”认为人们应该更加努力,不要虚度时光,否则将会陷入困境。这种自嘲和讽刺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要被愚顽所蒙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同时也批评了那些愚顽之人。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