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蚌非有心。
意思:螺蚌不是有心。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惠连的《咏螺蚌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轻羽不高翔》是一首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轻羽、弦纲罗、螺蚌等自然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独特见解。
首句“轻羽不高翔”以轻羽为喻,表达了自然之物并不追求高飞远翔,它们只是顺应自然,随性而动。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物的尊重和理解,对它们不刻意追求、顺应自然的生存方式的赞赏。
接下来的诗句“自用弦纲罗”描绘了自然物被人为利用的情景,如弦纲罗捕鸟,螺蚌被捕鱼的工具缠绕。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干预和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态度。
“织鳞惑芳饵”一句描绘了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和伤害,如鱼饵的芳香引诱鱼儿上钩,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干预。
“故为钓所加”是对上述现象的进一步阐述,诗人指出人类的行为往往导致自然物的痛苦和伤害。
“螺蚌非有心”是诗人对自然物的一种理解,他指出螺蚌没有主观意识,它们的行为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的干预。这一理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物无意识、被动生存状态的尊重。
“沉迹在泥沙”是对自然物在环境中的状态的描绘,它们沉迹于泥沙,默默承受着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的干预。
最后两句“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是对自然物无意识、被动生存状态的进一步阐述。诗人认为自然物的价值无需人为雕饰和利用,它们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美感。它们的美味无需经过烹饪调和,自然而然地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味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对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态度持有批判态度。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自然物的价值和美感,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