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是澄清泽,一吏何能抚字书。
意思:三年自然是澄清泽,一个官员怎么能安抚字书。
出自作者[宋]廖行之的《上湖南孙漕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赋税制度的公正和官员的勤政,同时也对古代的贤能之士表示敬意,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期望。
首联“湘郡湘城四十余,赋租无爽岁无虚。”描绘了湘郡城区的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赋税制度的公正性。这里用“赋租无爽”来形容赋税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岁无虚”则进一步强调了赋税的充足。
颔联“三年自是澄清泽,一吏何能抚字书。”表达了作者对官员勤政的期望,认为即使是一个小吏也应该有能力做到抚字书(即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生活)。这里用“澄清泽”来形容官员的治理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的赞扬和期望。
颈联“底事古人勤劝课,由来国计在阎闾。”则是对古代贤能之士的敬意,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期望。这里用“勤劝课”来形容古代贤能之士的勤政精神,而“国计在阎闾”则表达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百姓的支持。
尾联“南阳谁守蒲谁宰,更赖褰帏使者车。”用典故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期望,希望有更多的官员能够像古代贤能之士一样勤政爱民,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信心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赋税制度、官员勤政、古代贤能之士的敬意和对当今社会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关怀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