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离骚经》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意思:湘江之滨,湘江之滨,芷兰红白波如银,必须去一次呼叫湘君。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读离骚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屈原及其作品《九歌》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质和作品深刻内涵的敬仰和赞美。 诗中首先描绘了湘江的美景,如银的兰、红、芷等颜色,营造出一种清雅而深沉的氛围。接着诗中转向对湘君和云中君的询问,表达了对屈原作品深度的思考和敬仰。诗人担心湘江的鱼食用了屈原的肉后会变成忠臣,又想象屈原的骨头千年后仍如玉般坚硬,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质的赞美。 诗中还提到想要从湘江底取出屈原的骨头,加以清洗并献给国家,以此来表达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甚至超越了和璞、悬璃、垂棘的珍宝。这不仅是对屈原的敬仰,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赞美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美景、对湘君和云中君的询问、对屈原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敬仰,表达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深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问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灵均。
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
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
又想灵均之骨兮终不曲。
千年波底色如玉,谁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题贡上国。
贡上国,即全胜和璞悬璃,垂棘结绿。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湘江

    读音:xiāng jiāng

    繁体字:湘江

    英语:Hsiang

    意思: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九疑山隔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界。”<

  • 白波

    读音:bái bō

    繁体字:白波

    意思:
    1.白色波浪。
    《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
    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唐·郑谷

  • 湘君

    读音:xiāng jūn

    繁体字:湘君

    英语:Comrade Xiang

    意思:
    1.尧二女,舜妃。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