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济赞》 何曾梦见无位真人,刚要灭却正法眼藏。

何曾梦见无位真人,刚要灭却正法眼藏。

意思:为什么曾经梦见无位真人,刚要灭了正宗佛法。

出自作者[宋]释道璨的《临济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针对一种不正之风,一种歪门邪道,一种假借佛法,欺世盗名的行为所写的批判诗。 首先,诗中描绘了主人公清醒地看到睦州厮瞒的假象,甘心接受吃黄蘖(一种苦涩的树皮,常用于佛教中的苦行)的痛苦,握紧拳头,以平生的正义之举对抗不公不义,即使面临灭绝正法眼藏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那些假借佛法欺世盗名的行为者的鄙视,他们何曾梦见无位真人(即真正的佛),只是一味地想要灭却正法眼藏(佛教中关于佛法的核心)。他们看到人家就毫无保留地加以掠夺,甚至将别人的性命一并扫荡。这种行为令人闻风丧胆,远离他们。 最后,诗中指出自古以来就有佛法,但从未见过这样的和尚,他与众不同,不寻常,没有人见过这样的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那些假借佛法欺世盗名,贪得无厌之人的严厉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佛法的坚守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呼吁人们远离歪门邪道,追求真正的佛法。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开眼受睦州厮瞒,甘心吃黄蘖痛棒,握定拳以当平势生,除一喝伎俩。
何曾梦见无位真人,刚要灭却正法眼藏。
见人家则尽情藉没,并与性命一时扫荡。
不可闻名,如何近傍。
自有佛法以至于今,少曾见有个样,不睹是底和尚。

关键词解释

  • 正法

    读音:zhèng fǎ

    繁体字:正法

    短语:

    英语:execute

    意思:
    1.政治、法度。
    《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 正法眼藏

    引用解释

    1.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 释迦牟尼 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 迦叶 ,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 迦叶 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 清 钱谦益 《题<中州集钞>》:“如衲僧得正法眼藏,癥结开示,几於截断众流。”

    2.借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梦见

    读音:mèng jiàn

    繁体字:夢見

    意思:(梦见,梦见)
    梦中见到。
    汉·王充《论衡纪妖》:“且人之梦也,占者谓之魂行。梦见帝,是魂之上天也。”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远

  • 无位

    读音:wú wèi

    繁体字:無位

    意思:(无位,无位)

    1.没有界限或位置。
    晋·郗超《奉法要》:“夫罪福之于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准矣。”
    晋·王谧《答桓

  • 真人

    读音:zhēn rén

    繁体字:真人

    英语:pure man

    意思:
    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

  • 灭却

    读音:miè què

    繁体字:滅卻

    意思:(灭却,灭却)

    1.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第一灭却心头火,第二解开眉间锁。”
    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我们的这次神圣战争是灭却了自己的私欲而

  • 眼藏

    引用解释

    犹法眼。指眼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人民程度之解释》:“夫此詔书所揭示者,既炳若日星,且切中时势,虽以诸国之大政治家之眼藏观之,亦未见有不然之评论。”

    读音:yǎn cá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