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意思: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出自作者[魏晋]曹操的《观沧海》

全文创作背景

曹操的《观沧海》创作背景是,建安十一年(206年),东北方的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十余万户汉民。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场战争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为次年挥戈南下,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奠定了基础。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曹操触景生情所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介绍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关键词解释

  • 丰茂

    读音:fēng mào

    繁体字:豐茂

    英语:luxuriant; lush

    意思:(丰茂,丰茂)
    亦作“丰楙”。亦作“丰懋”。

    1.毛髮浓密貌。
    《管子水地》

  • 百草

    读音:bǎi cǎo

    繁体字:百草

    意思: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
    《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汉·王充《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 丛生

    读音:cóng shēng

    繁体字:叢生

    英语:tuft

    意思:(丛生,丛生)

    1.草木等聚集在一起生长。多形容茂盛。
    《列子汤问》:“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

  • 树木

    读音:shù mù

    繁体字:樹木

    短语:椽 小树

    英语:trees

    意思:(树木,树木)

    1.木本植物的统称。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