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贫贱苦愁行》 空庭惭树萱。

空庭惭树萱。

意思:空庭惭愧树萱。

出自作者[南北朝]鲍照的《代贫贱苦愁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痛苦、贫困和绝望的情感。诗人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困苦和人生的无奈。诗的开篇“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便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沉重心情,对贫穷和苦难的深深忧虑。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诗人以树萱空庭、药饵愧过客的形象,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困苦和无助。树萱空庭,让人感到孤寂落寞;药饵愧过客,则表达了诗人因病痛折磨而无法招待过客的惭愧之情。这些形象生动,使人对诗人的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然后,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诗人因贫穷而忘记了时间,因憔悴而被人怜惜,这种境遇让人感到无比心酸。而“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则表现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和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金钱和利益的看法,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因为一点金钱的怨恨,便造成了长久的矛盾,这种现象让人深思。而“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想方设法,但却仍然一事无成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运圮津涂塞,遂转死沟洫”来形容自己的命运,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绝望。而“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的结论,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绝望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让人对诗人的困境和心情有了深刻的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湮没虽死悲。
贫苦即生剧。
长叹至天晓。
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
鬓发先老白。
亲友四面绝。
朋知断三益。
空庭惭树萱。
药饵愧过客。
贫年忘日时。
黯颜就人惜。
俄顷不相酬。
恧怩面已赤。
或以一金恨。
便成百年隙。
心为千条计。
事未见一获。
运圮津涂塞。
遂转死沟洫。
以此穷百年。
不如还窀穸。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树萱

    读音:shù xuān

    繁体字:樹萱

    意思:(树萱,树萱)
    种植萱草。萱草,俗名忘忧草。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毛传:“谖草,令人忘忧。”
    陆德明释文:“谖,本

  • 空庭

    读音:kōng tíng

    繁体字:空庭

    意思:幽寂的庭院。
    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宋·鲍照《秋夜》诗之二:“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唐·刘长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