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亦无天。
意思:没有土地也没有天。
出自作者[元]刘志渊的《武陵春 王小先问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法界一真心正住,当体灭诸缘。内外辉辉体现前。无地亦无天。取相於禅禅复远,禅性月沉渊。动静俱无镇湛然。神用即真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法界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了“法界一真心正住”,这是对法界本质的描述,表达了法界中唯一真实的心性存在,这是修行的核心所在。接着,“当体灭诸缘”表达了心性在修行中能够直接体验到一切的消散,这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解,是对世间万物的超越和超越后的空寂状态。
“内外辉辉体现前”描绘了心性的光辉在内外展现,内外一体,无分彼此,这是对心性超越内外、超越自我与世界的描述。这里,“无地亦无天”进一步强调了心性的超越性,它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也超越了时间的束缚。
“取相於禅禅复远”表达了对于外在形象的执着会使得禅修变得遥远,这强调了修行的关键在于去除外在形象的执着,回归内心的真实。而“禅性月沉渊”则描绘了禅修的境界如同月亮沉入深渊,这是一种深度的静寂和澄明,是心性的内在光明在深处的显现。
最后,“动静俱无镇湛然”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是宁静而深邃的,无论动或静,都处于一种无动无静的境界中,这是对心性超越动静、超越生死的描述。而“神用即真禅”则进一步强调了神用的本质就是禅,禅是神用的真实含义,也是修行的最终目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境界,表达了修行的真谛和心性的本质。它鼓励人们通过去除外在形象的执着,回归内心的真实,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深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