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霖二首》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意思:小麦还没有进入土,大田多泥涂。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秋霖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是一首对秋霖过后的农耕生活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联“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描绘了秋霖过后,庄稼重新发芽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这里诗人用“嘉谷”象征着百姓生活的希望,“茁茁垂青须”则形象地描绘了新生的麦苗生机盎然的样子。 颔联“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描述了秋雨连绵,小麦无法播种,大片土地被泥泞覆盖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描述现实的困境,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颈联“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描绘了河水暴涨,连马匹都难以渡过的景象,以及在高地上积水生鱼的忧虑。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秋霖带来的严重后果。 尾联“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诗人对当前的政治状况提出了质疑,认为如果政治失序,那么百姓也难辞其咎。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百姓无辜的同情。 最后一句“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诗人以天泪比喻秋霖,表达了对天道的失望。这里诗人希望天道能够明察秋毫,不再流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霖过后的农耕生活,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人的笔触细腻,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霖过百日,岁望终何如。
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须。
宿麦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河阔不辨马,原高恐生鱼。
时政苟云失,生民亦何辜。
雨若是天泪,天眼应已枯。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入土

    读音:rù tǔ

    繁体字:入土

    短语:葬 埋葬 葬身 国葬

    英语:in the dust

    意思:
    1.埋进土中。
    宋·方夔《田家诗》:“良苗已入土,

  • 大田

    读音:dà tián

    繁体字:大田

    英语:Taejon

    意思:
    1.沃土。
    《诗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
    郑玄笺:“大田,谓地肥美可垦耕,多

  • 宿麦

    读音:sù mài

    繁体字:宿麥

    意思:(宿麦,宿麦)
    隔年成熟的麦。即冬麦。
    《汉书武帝纪》:“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
    颜师古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北魏·贾思

  • 未入

    读音:wèi rù

    繁体字:未入

    意思:见“未入流”。

    解释:1.见\"未入流\"。

    造句:暂无

  • 泥涂

    读音:ní tú

    繁体字:泥塗

    意思:(泥涂,泥涂)
    亦作“泥涂”。亦作“泥途”。

    1.污泥;淤泥。
    《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
    宋·曾巩《序越州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