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泊舟山阳偶题》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意思:五岁进山一梦新,小船曾是市桥春。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泊舟山阳偶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回忆童年往事和故乡风景的诗。 首句“五岁淮山一梦新”,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他的童年生活。五岁时的淮山仿佛还是一个新鲜而美好的梦,这可能是诗人对故乡淮山的初次回忆。淮山,作为诗人的故乡,与诗人的童年生活紧密相连,他可能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扁舟曾系市桥春”一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曾乘着小舟停靠在市桥边,那时的春光正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不仅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他对那段时光的珍视和怀念。 “津亭石磴双垂柳”,诗人再次描绘了故乡的景色。津亭的石级边,垂柳依依,这景象仿佛还在眼前,仿佛是故人一般,亲切而温暖。诗人通过这一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见我依依似故人”,诗人以一种深情而亲切的口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伙伴和朋友,也可能是那些曾经陪伴他度过童年生活的亲人。无论哪种情况,这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回忆,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