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苑外至龙兴院作》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意思:疏钟清月殿,在梵静花台。

出自作者[唐]储光羲的《苑外至龙兴院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朝游天苑外,忽见法筵开。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日暮香林下,飘飘仙步回》是一首描绘仙境场景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朝游天苑时所见的美丽景象。 首联“朝游天苑外,忽见法筵开。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清晨时分游览天苑的情景,突然发现法筵开启,这象征着佛法的盛会。山势犹如从天空中直伸下来,云阴则如同从地上涌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云阴的厚重。 颔联“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天苑的氛围,钟声清晰而清脆,月光皎洁,佛音悠扬,花台上寂静无声。这里的“疏钟”和“幽梵”都是形容佛寺的宁静和清幽,而“清月殿”则描绘了月色下的佛殿,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 颈联“日暮香林下,飘飘仙步回。”诗人描绘了日暮时分在香林下漫步的情景,仙人的脚步轻飘飘的,仿佛在云端上行走。这里用“飘飘仙步”来形容诗人在香林中漫步的感觉,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朝游天苑时所见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山势、钟声、月光、花香、仙步等元素,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佛教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朝游天苑时所见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游天苑外,忽见法筵开。
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日暮香林下,飘飘仙步回。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关键词解释

  • 花台

    解释

    花台 huātái

    [parterre] 种有花的台子

    引用解释

    1.四周砌以砖石的种花的土台子。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昔宝海梵志,睡覩花臺,智猛比丘,行逢影窟。” 唐 宋之问 《

  • 疏钟

    读音:shū zhōng

    繁体字:疏鍾

    意思:(疏钟,疏钟)
    稀疏的钟声。
    清·陈廷敬《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诗:“梦绕细旃闻夜雨,春回长乐远疏钟。”

    解释:1.亦作\"踈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