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词十首》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意思:记得在丈夫玉塞行,梨花三次换啼莺。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水调词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闺中少女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远征在外的情人的思念和担忧。 首联“黠虏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横戈。”描绘了当时边疆的紧张局势,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情人可能要被迫参战。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谁家不结空闺恨,玉箸阑干妾最多。”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她独自在空闺中,思念着远方的情人,眼泪滴在栏杆上,表达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颈联“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愁绪,她懒得调弄乐器,只是默默地对着新月发愁。这一联通过音乐和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 尾联“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纠结,她虽然思念着远方的情人,但也明白他不能轻易归家。这一联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揭示了她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黠虏迢迢未肯和,五陵年少重横戈。
谁家不结空闺恨,玉箸阑干妾最多。
羽管慵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
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
惆怅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寄寒衣。
征人岂不思乡国,只是皇恩未放归。
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朝攀折望金吾。
闻道碛西春不到,花时还忆故园无。
自从清野戍辽东,舞袖香销罗幌空。
几度长安发梅柳,节旄零落不成功。
长夜孤眠倦锦衾,秦楼霜月苦边心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玉塞

    读音:yù sāi

    繁体字:玉塞

    意思:玉门关的别称。
    南朝·宋·谢庄《舞马赋》:“辞水空而南傃,去轮臺而东洎,乘玉塞而归宝,奄芝庭而献祕。”
    宋·陆游《芳华楼夜宴》诗:“少日壮心轻玉塞,暮年幽梦堕沧洲。”

  • 良人

    读音:liáng rén

    繁体字:良人

    英语:my good man

    意思:
    1.贤者;善良的人。
    《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作为式谷。”
    《庄子田子方》:“

  • 梨花

    读音:lí huā

    繁体字:梨花

    意思:
    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