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白云三十里,诗人又在白云南。
意思:进行了白云三十里,诗人又在白云南。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访铦朴翁不遇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访西湖竹裹庵》,它是一首描绘诗人游览西湖,探访一处隐藏在竹林中的庵堂的情景和感受的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诗人的行动,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先,诗的首句“乱花飞絮趁长髯,来访西湖竹裹庵”,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开始,他形容自己像乱花飞絮一样,随着长长的胡须,来访西湖的竹裹庵。这里的“乱花飞絮”既描绘了西湖春日的景象,又象征着诗人轻盈、飘逸的步伐,而“长髯”则暗示了诗人的从容和淡定。
第二句“行尽白云三十里,诗人又在白云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旅程,他沿着湖边行走,仿佛行进在白云之中,走了大约三十里路,最后到达了白云南边的竹裹庵。这里的“行尽白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悠游自在和湖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旅程漫长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诗人的行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的“乱花飞絮”、“白云”等意象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行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语言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