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论诗三十首》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意思:论《诗经》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诗歌风格的独特见解,它对杜甫和李商隐的诗歌进行了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 首句“古雅难将子美亲”表达了作者对杜甫诗歌风格的赞赏,认为其古雅的风格难以亲近,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历史的深度和人文关怀,其古雅的风格也正是他的诗歌魅力所在。 第二句“精纯全失义山真”则是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批评,认为他的诗歌过于精细纯熟,失去了诗歌的原始情感和真实感。李商隐的诗歌以其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但有时过于追求技巧和形式,可能会失去诗歌的本质。 第三句“论诗宁下涪翁拜”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态度的看法,认为在论诗时,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向苏轼这样的诗人致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也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创作中的谦虚和敬畏之心。 最后一句“未作江西社里人”则表达了作者对江西诗派的态度,认为他们过于追求形式和技巧,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和内涵。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诗歌风格的独特见解,也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歌风格的独特见解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表达,它既赞赏了杜甫的古雅风格,也批评了李商隐的过于精细纯熟的风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敬畏之心以及对江西诗派的批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江西

    读音:jiāng xī

    繁体字:江西

    意思: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史记项羽本纪》:“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

  • 涪翁

    读音:fú wēng

    繁体字:涪翁

    意思:
    1.东汉人,精于医,姓名不传。
    《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针经》、《针脉

  • 西社

    读音:xī shè

    繁体字:西社

    意思:古代祭祀土地神之所,为五社之一。
    汉·班固《白虎通社稷》:“《尚书》亡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解释:

  • 里人

    读音:lǐ rén

    繁体字:裏人

    意思:
    1.同里的人,同乡。
    《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