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巫山》 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

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

意思:连峰稍微奇怪,石头的颜色变化苍翠。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巫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通过对瞿塘峡、巫峡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联“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诗人以瞿塘峡的迤逦景色和巫峡的峥嵘景象开始,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一大险滩,峡长而深,气势雄伟;巫峡则是长江三峡中峰峦最奇秀、景色最旖旎的一段,诗人用“峥嵘”形容巫峡,生动地表现出其壮美之感。 “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诗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如此奇伟壮丽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对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向往和追求。 “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在攀缘过程中,诗人发现了人类建筑——神宇的存在,并在此休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诗人遥望神女峰,形象生动,表现出对神女的敬畏之情。 “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自然景色中蕴含着深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瞿塘峡、巫峡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对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生动逼真,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
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
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
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
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
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
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
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
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
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
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
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
野老笑吾旁,少年尝屡至。
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连峰

    读音:lián fēng

    繁体字:連峰

    意思:(连峰,连峰)
    连绵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横阶仍凿涧,对户即

  • 苍翠

    读音:cāng cuì

    繁体字:蒼翠

    英语:verdant

    意思:(苍翠,苍翠)
    青绿。
    南朝·齐·谢朓《冬日晚郡事隙》诗:“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
    宋·陆游《老学

  • 怪石

    读音:guài shí

    繁体字:怪石

    英语:queer stone

    意思:
    1.似玉的美石。
    《书禹贡》:“岱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 色变

    读音:sè biàn

    繁体字:色變

    意思:(色变,色变)
    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
    《史记刺客列传》:“至阶,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杲还,亡钗,不敢言而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