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田家四时》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意思:养蚕女自己也念,牧童仍然我随。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田家四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是一首描绘春天农耕场景的诗,通过对杏花开放、蚕女牧童、老农耕田等细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农民的勤劳。 首句“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诗人通过描绘昨夜春雷响起,表达出春天的到来。紧接着,他拿起锄头去整理南面的田地,为接下来的耕种做准备。这句诗描绘出一种勤劳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农事工作的热爱。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一句,杏花即将开放,这是春天的重要标志,诗人用它来提醒人们,春耕的时机已经不多了,不能拖延。这不仅是对农事的重视,也是对季节的尊重。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蚕女和牧童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和和谐。蚕女会想起该开始养蚕了,牧童会跟着我一起到田里来。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乡村的温馨。 最后,“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两句,诗人遇到了正在田中耕作的老农,他拄着拐杖,满脸笑容地工作着。这个细节描绘出老农的勤劳和满足,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尊敬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农民的勤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耕文化的尊重。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牧童

    读音:mù tóng

    繁体字:牧童

    短语:牛郎

    英语:vaquero

    意思:放牧牛、羊的儿童。
    《吕氏春秋疑似》:“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 蚕女

    读音:cán nǚ

    繁体字:蠶女

    英语:silkworm-raising woman

    意思:(蚕女,蚕女)
    养蚕的妇女。
    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诗:“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