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意四首(以下《金昌集》)》 珊瑚秀海底,海人涉中流。

珊瑚秀海底,海人涉中流。

意思:海底珊瑚秀,海人渡过中流。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古意四首(以下《金昌集》)》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珊瑚为题材,表达了对珍奇物品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珊瑚在海底秀丽出众,然而被人们采尽,连一寸都不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物质、忽视精神世界的反思。 首段描绘了珊瑚在海底的美丽,人们涉水去采摘,但采完后感到空虚和失落。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的批判。 接着,诗人对采摘珊瑚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琐细的物品不值得珍惜,即使采尽海底,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珍宝。诗人用“空劳使者求”来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失望和不满。 然后,诗人描绘了珊瑚的美丽和价值。珊瑚枝条如灵虬般灿烂,根生于龙窟中,无法被铁网捕捉。千年龙飞后,沧波与它一同浮起。诗人通过这些描述,强调了珊瑚的价值和珍贵之处。 最后,诗人将珊瑚与世间奇宝相比,如河图、银瓮等珍贵物品,并指出尺寸之小、轻掷如蚍蜉的错误。诗人认为,不应该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应该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批判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诗人通过珊瑚这一具体物品,揭示了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忽视,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珊瑚秀海底,海人涉中流。
曾不盈尺寸,采采无遗留。
琐细安足珍,空劳使者求。
煌煌十尺枝,灿灿若灵虬。
根生龙窟中,铁网不能投。
千年龙一飞,沧波与之浮。
奇宝出世间,东序陈天球。
河图及银瓮,赤刀以为俦。
尺寸终弃捐,轻掷如蚍蜉。
不能饰楣楯,安足登冕旒。
昔为盘中珍,今焉遗道周。
¤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中流

    读音:zhōng liú

    繁体字:中流

    英语:midstream

    意思:
    1.犹中道,正道。
    《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

  • 珊瑚

    读音:shān hú

    繁体字:珊瑚

    短语:软玉 珠宝

    英语:coral

    意思:
    1.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艷

  • 海底

    读音:hǎi dǐ

    繁体字:海底

    英语:seabed

    反义词: 海面

    详细释义:1.海洋的底部。亦称为『海床』。
    2.人体下部前后阴之间。如『海底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