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意思:定知行路春愁里,所以郢城边看到落梅。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送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沅水边独特的春日景象,同时寄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首句“沅水罗文海燕回”,诗人以轻盈的笔调勾勒出沅水边罗文海的燕子回巢的场景,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然而,这看似欢快的场景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离愁别恨,为后面的情感铺垫做了很好的暗示。
“柳条牵恨到荆台”一句,诗人用柳条牵恨,形象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情感。柳条,作为离别之情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常被诗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牵恨到荆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荆台,即荆门山,是诗人离开故乡的地方,也是他心中充满思念和愁恨的地方。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看到郢城边落下的梅花,不禁想起了在路上的行人,他们也一定在愁苦的旅途中看到梅花飘落,不禁生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将离愁别恨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沅水边独特的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