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客》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意思:定知行路春愁里,所以郢城边看到落梅。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送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沅水边独特的春日景象,同时寄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首句“沅水罗文海燕回”,诗人以轻盈的笔调勾勒出沅水边罗文海的燕子回巢的场景,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然而,这看似欢快的场景却隐藏着诗人深深的离愁别恨,为后面的情感铺垫做了很好的暗示。 “柳条牵恨到荆台”一句,诗人用柳条牵恨,形象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情感。柳条,作为离别之情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常被诗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牵恨到荆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荆台,即荆门山,是诗人离开故乡的地方,也是他心中充满思念和愁恨的地方。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看到郢城边落下的梅花,不禁想起了在路上的行人,他们也一定在愁苦的旅途中看到梅花飘落,不禁生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将离愁别恨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沅水边独特的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行路

    读音:xíng lù

    繁体字:行路

    英语: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意思:
    1.道路。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 春愁

    读音:chūn chóu

    繁体字:春愁

    意思:春日的愁绪。
    南朝·梁元帝《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唐·李白《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张祜《折杨柳枝》诗

  • 郢城

    读音:yǐng chéng

    繁体字:郢城

    意思:犹郢都。
    清·吴兆宽《寄怀小修弟》诗:“万里江涛接郢城,上游节钺坐论兵。”

    解释:1.犹郢都。

  • 边见

    读音:biān jiàn

    繁体字:邊見

    意思:(边见,边见)

    1.见“边执”。

    2.谦词。浅见。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文艺》:“此予边见,高明者阅之,势必哑然一笑。”

  • 落梅

    读音:luò méi

    繁体字:落梅

    意思:即《梅花落》。古笛曲名。
    唐·李白《司马将军歌》:“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明·汤式《一枝花赠张韶舞善吹箫》套曲:“顿挫非《落梅》之趣,悠扬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