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意思:打开门谢客如有需要,下马登堂真不快。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是一首描绘城南美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城南高楼和方塘秋水,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城南景象。高楼耸立在树木之间,方塘清澈的水面在秋天显得格外丰盈。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受。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秋天的草木和梨枣的成熟,展现出秋天的丰收景象。新霜未变,草木依然鲜绿,晚日照耀下,梨枣逐渐成熟。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诗人也描绘了松菊半榛莽和菰蒲初瑟缩的景象,这些景象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是,这并没有让诗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反而更加凸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门前的道路和过客,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而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城南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变草木鲜,晚日旋催梨枣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风老菰蒲初瑟缩。
门前大路多尘土,日中过客无留毂。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琳宫仙伯自闲暇,幕府粗官苦烦促。
晚衙簿领当及期,后堂车辖要须漉。
令人更愧东宫师,眷恋溪山弃华屋。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升堂

    读音:shēng táng

    繁体字:升堂

    英语:hold court trial

    意思:(参见昇堂,陞堂)

    1.登上厅堂。
    《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

  • 下马

    读音:xià mǎ

    繁体字:下馬

    短语:艾 辍 终止 停下 止 休止 止息 煞住 适可而止 停歇 息 打住 罢 休 止住 停息 偃旗息鼓 停止 寝 平息 停 歇 住 已

    英语:

  • 有待

    读音:yǒu dài

    繁体字:有待

    英语:pending

    意思:
    1.有所期待;要等待。
    《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孔颖达疏:“爱其死

  • 开门

    读音:kāi mén

    繁体字:開門

    意思:(开门,开门)

    1.敞开门户。表示欢迎。
    汉·王褒《九怀尊嘉》:“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魏·普泰元年二月,神武

  • 却扫

    读音:què sǎo

    繁体字:卻掃

    意思:(却扫,却扫)
    不再扫径迎客。谓闭门谢客。
    三国·魏·王粲《寡妇赋》:“阖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南朝·梁·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 不速

    读音:bù sù

    繁体字:不速

    意思:谓未受邀请而突然来临。
    宋·王安石《和耿天骘同游定林》诗:“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
    《玉娇梨》第一回:“今早见风日好,恐怕错过花期,所以约了苏老先生,不速而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