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意思:昨天听说双显示出来,一条花满时。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它通过描绘中峰的奇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首联“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中,诗人表达了对中峰的向往之情,认为这里的高奇景色与古人的遗言相符合,使他产生了在此地居住、种植松树和挂上藤丝的愿望。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渴望和对远赴关山的期待。诗人听说有官员要出巡此地,而此地正是他所向往的地方,他遗憾自己没有能够飞升到云端,无法亲自前往关山赴任。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险峻的山峰上攀登时无人陪伴的孤独感,但他仍然感到愉悦和满足,因为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采摘香草的乐趣。这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即使面临困难和孤独,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欣喜之情。他知道自己在山中游玩已经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而春天的美景也让他感到欣喜。这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精神,他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敬畏、向往、渴望、坚韧、乐观和豁达精神。这些情感和品质都是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他能够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实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支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
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一川

    读音:yī chuān

    繁体字:一川

    意思:
    1.一条河流。
    《汉书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豫章水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

  • 双旌

    读音:shuāng jīng

    繁体字:雙旌

    意思:(双旌,双旌)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