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对香炉峰一笑。
意思:当时对着香炉峰一笑。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玉楼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琵琶亭、香炉峰等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佛法的领悟。
首先,诗的开头“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历史的场景:琵琶亭边芳草萋萋,而亭中的人却只能对着香炉峰微笑,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感慨。这里的“琵琶亭”和“香炉峰”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地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以此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接着,“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老去的无奈。这里的“玉溪”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重傍玉溪东”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的无奈和无法抗拒,只能顺其自然。
然后,“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这两句诗则是对佛法的领悟和赞美。普陀大士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具有神通妙法,能够救苦救难。而“影入石头光了了”则表达了佛法无边、看破红尘的境界。这种领悟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最后,“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这两句诗则是对佛法的进一步阐述和总结。佛法是无言的,无言即是慈悲,慈悲即是美。这种美就像佛菩萨的慈悲面容一样,永远存在,永不消逝。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也表达了对慈悲的敬仰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琵琶亭、香炉峰等历史地标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领悟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佛法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情感和哲理,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