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卢使君》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

意思:走出山林泉石多好梦,帆被划分入祥烟。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上卢使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首句“一别旌旗已一年”,表达了作者与军队的告别已经是一年之久,这暗示着作者可能已经离开军队,或者在军队中服役了一段时间。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二林真子劝安禅”,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禅宗寺院中的体验,可能是在旅途中经过禅宗寺院,受到了禅宗的启示和教诲。这里的“二林真子”可能是指禅宗寺院的僧人,而“劝安禅”则表达了他们劝导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安宁的愿望。 “常思双戟华堂里,还似孤峰峭壁前”,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在军营中的生活与现在禅修的生活进行对比。过去的生活是充满战斗和争斗的双戟华堂里的生活,而现在的生活则是像孤峰峭壁一样清静和孤独的生活。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感悟。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他走出树林和泉水,遇到了吉祥的梦境,这可能意味着他在旅途中遇到了好运和幸福。帆侵分野入祥烟,则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感觉。 最后,“自怜酷似随阳雁,霜打风飘到日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随着太阳移动的大雁,随时可能受到霜冻和风吹的影响,最终到达目的地。这可能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感悟。它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别旌旗已一年,二林真子劝安禅。
常思双戟华堂里,还似孤峰峭壁前。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
自怜酷似随阳雁,霜打风飘到日边。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林泉

    读音:lín quán

    繁体字:林泉

    英语:forests and streams; mountain retreat; a place for a recluse

    意思:
    1.山林与泉石。

  • 分野

    读音:fēn yě

    繁体字:分野

    短语:壁垒 格 线 鸿沟

    英语:interfluve

    意思:I

    1.分界;界限。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

  • 祥烟

    读音:xiáng yān

    繁体字:祥煙

    意思:(祥烟,祥烟)
    祥瑞的烟气。
    南朝·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停瑞气于三辰,泛祥烟于五节。”
    《旧唐书礼仪志五》:“皇帝初至桥陵,质明,柏树甘露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