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晚林中寄宾幕》 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意思:杯盂说不曾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秋晚林中寄宾幕》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八月萧条九月时》以一种深秋时节的景象作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季节更迭、万物变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联“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分飞。”诗人以萧条的八月和即将到来的九月为背景,沙蝉和海燕在此时各自飞向不同的方向,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流转。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绘,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孤独。 颔联“杯盂未称尝生酒,
砧杵先催试熟衣。”诗人描述了杯子和盂子里的酒还未品尝,而砧杵声已经催促着准备冬季的衣物。这里既表达了时间的紧迫感,也暗示了诗人的焦虑和不安。 颈联“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诗人用泉水的声响和挂满橘子的景象,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泉水的声音如同玉石落地的声音,冲击着石头的洞穴;而挂满橘子的景象则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一句“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职的厌倦。尽管思念家乡,但官职的束缚让他无法回归。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秋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季节更迭、万物变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分飞。
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
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砧杵

    读音:zhēn chǔ

    繁体字:砧杵

    英语:anvil and pestle

    意思: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

  • 杯盂

    读音:bēi yú

    繁体字:杯盂

    意思:指酒杯。
    唐·白居易《马上作》诗:“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

    造句:暂无

  • 熟衣

    读音:shú yī

    繁体字:熟衣

    意思:煮炼过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唐·白居易《感秋咏意》:“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着熟衣。”
    宋·陆游《秋日遣怀》诗:“晨起换熟衣,残暑已退听。”
    清·查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