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笔工柳之庠》 布衫负篛笠,羸然过柴荆。

布衫负篛笠,羸然过柴荆。

意思:布衫负箬竹叶笠,瘦弱但过柴荆。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赠笔工柳之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曾经在历阳任职的诗人与毛笔的深厚情感的故事。诗中描绘了毛笔的获得、使用、以及它如何帮助诗人度过艰难时期,同时也表达了毛笔的命运与诗人的经历相互交织的情感。 首段描述了诗人过去在历阳任职时,通过交易获得了一支毛笔。这支毛笔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他处理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也让他在治理地方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诗人对这支毛笔的珍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更是因为它承载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描述了毛笔后来的命运。毛笔的主人因为贫穷而无法卖出它,而诗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诗人以毛笔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和自嘲。他穿着简朴的衣服,带着草帽,疲惫地走过乡间小路。 诗人在晚年时期,不再读书,也无意去管城(指毛笔的产地)。他愿意用千钱和斗米来换取这支毛笔,用来供养自己和家人。最后,他带着满足的心情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这笔微薄的收入,一笑置之自己的困境。 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困境的自嘲。诗人通过毛笔这个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接受。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昔丞历阳,好笔得柳生。
维时习治久,群盗方纵横。
生售数毛颖,一一简择精。
作字可人意,为我供笔耕。
不知二十年。
天下乃复平。
尔贫技不售,我因功无成。
布衫负篛笠,羸然过柴荆。
我老废读书,无意游管城。
千钱与斗米,聊尔饷此行。
归家饱妻子,一笑嘲彭亨。
作者介绍 柳恽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布衫

    读音:bù shān

    繁体字:布衫

    意思:布制的单衣。
    唐·白居易《王夫子》诗:“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周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 柴荆

    读音:chái jīng

    繁体字:柴荊

    意思:(柴荆,柴荆)

    1.做柴用的小木。
    唐·杜甫《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群。”
    仇兆鰲注:“柴荆,小木。”一本作“紫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