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未须论月给,石杉偕坐听松声。
意思:吃得饱不须论月给,石杉一起坐着听松涛声。
出自作者[明]马治的《食茯苓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岁末霜降时节农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欣赏。
首联“颇闻学士防风粥,曾吃诗人锦带羹。”诗人通过引用传说中防风氏的粥和诗人的锦带羹,描绘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美食场景,引人入胜。防风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人,他的传说代表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而诗人的锦带羹则象征着美食与文化的结合。这一联通过描绘美食,展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岂谓茯苓宜岁晚,已收粳稻得霜晴。”诗人通过描述收割粳稻的场景,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岁晚指的是岁末,粳稻在霜降后收割,这一场景象征着农家的辛勤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这一联通过描绘农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颈联“腥膻习漫从教洗,禽鸟形残不忌烹。”诗人通过描述洗去腥膻习气的食物和禽鸟的形状不被介意烹煮,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这一联通过描绘食物的来源和烹饪方式,展现了诗人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尾联“饱食未须论月给,石杉偕坐听松声。”诗人通过描述与石杉相伴、听松声的场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密关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环保意识,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