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访陈二》 晓垂朱绶带,晚着白纶巾。

晓垂朱绶带,晚着白纶巾。

意思:早上挂着红色绶带,晚上穿白纶巾。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访陈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晓垂朱绶带,晚着白纶巾”,通过早晚的装扮,展示了这位人物的身份变化。“朱绶带”通常代表官职或身份地位,而“白纶巾”则更偏向休闲、朴素的日常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物在公务与私生活中的切换。 颔联“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进一步描述了这种双重身份。“朝客”是指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参与政务的人,而“野人”则是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人。这两句诗反映了人物在政治与自由之间的摇摆。 颈联“两餐聊过日,一榻足容身”,描绘了生活的简朴与满足。诗人用“聊过日”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而“足容身”则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尾联“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皆闲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漠,而“时时访老陈”则展示了他对朋友关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并列等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官场与田园、奢华与简朴、繁忙与闲适的多元体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垂朱绶带,晚着白纶巾。
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
两餐聊过日,一榻足容身。
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纶巾

    读音:guān jīn

    繁体字:綸巾

    英语:synthetic fiber towel

    意思:(纶巾,纶巾)
    冠名。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一说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相传三国·蜀·诸葛亮在军中服用,

  • 绶带

    读音:shòu dài

    繁体字:綬帶

    英语:ribbon

    意思:(绶带,绶带)

    1.古代用以繫官印等物的丝带。
    唐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诗:“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 朱绶

    读音:zhū shòu

    繁体字:朱綬

    意思:(朱绶,朱绶)
    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繫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唐·钱起《送丁着作佐臺郡》诗:“佐郡紫书下,过门朱绶新。”
    唐·钱起《送河南陆少府》诗:“云间

  • 着白

    (1).犹明白。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上以荐之於宰辅,下以貽之令长……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获知音,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2).犹显著;昭著。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復不喜缘家世亲戚,以取恩泽,故间关计府,没於郎署,士大夫为之叹息焉。” 元 揭傒斯 《重修揭氏族谱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