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李参政因送曹泸州寄简》 双凫双雁萧萧影,孤屿亭边正着黐。

双凫双雁萧萧影,孤屿亭边正着黐。

意思:双凫双雁萧萧影,我正穿着黐岛屿亭边。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谢李参政因送曹泸州寄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名叫李公的官员,他被视为一个有远见和才干的政治家,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首联“大厦元须独木枝,李公补处属良时。”表达了大厦需要一根独木来支撑,李公的补位正是关键时刻。这里用“大厦”比喻国家,用“独木枝”比喻李公的贡献。这表达了作者对李公的赞赏和期待,期待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颔联“千年立国唐虞上,一念勤民禹稷思。”表达了李公在立国方面的远见卓识,他追求的是效法唐虞时代(传说中的上古治世),为人民的一念之勤而努力。这表达了李公的崇高理想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颈联“恨昔寡闻空自误,况今消尽有谁知。”表达了李公对自己过去的无知和误解感到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用“消尽”表达了当前环境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暗示了李公的努力和贡献被忽视或误解的情况。 尾联“双凫双雁萧萧影,孤屿亭边正着黐。”用比喻的手法,将李公比作孤独的鹭鸶,在孤岛上忙碌地工作着。这里表达了李公的孤独和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李公的远见、努力和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无奈和困惑,以及对李公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厦元须独木枝,李公补处属良时。
千年立国唐虞上,一念勤民禹稷思。
恨昔寡闻空自误,况今消尽有谁知。
双凫双雁萧萧影,孤屿亭边正着黐。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正着

    读音:zhèng zháo

    繁体字:正著

    意思:(参见正着)
    恰巧碰上;准确打中。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魏延﹞令蜀兵引路,伏在这里,等个正着。”
    《水浒传》第三回:“﹝鲁达﹞又只一拳,太阳上正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双凫

    读音:shuāng fú

    繁体字:雙鳧

    意思:(双凫,双凫)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扬雄《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宋·黄庭坚《次韵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