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汤反诸身防六事,汉移其咎责三公。

汤反诸身防六事,汉移其咎责三公。

意思:汤反省自己防六件事,汉把他责备三公。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古人一念感而通,不待焚巫际雨工》,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古人思想和行为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古人一念感而通”,表达了古人思想上的共鸣和感应,这种感应可能源于对自然、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不待焚巫”中的“焚巫”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巫术,即通过焚烧物品来召唤神灵或驱邪。这里诗人用“不待焚巫”来表达古人思想上的沟通并不依赖于迷信和巫术,而是基于自身的思考和感悟。 “际雨工”指的是古代的雨工,即负责降雨的神灵或神灵使者。这里诗人用“际雨工”来形容古人思想的感通与自然界的联系,即古人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行为影响自然界的变化。 “汤反诸身防六事”中的“汤”指的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六事”指的是商汤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措施。这里诗人用商汤作为例子,说明古人能够从自身做起,推行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汉移其咎责三公”中的“汉”指的是汉朝,“三公”指的是汉朝的三个最高官职,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里诗人用汉朝的例子,说明古人能够将责任和过错转移到高级官员身上,以实现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古人思想上的沟通、与自然界的联系以及推行正确的政策和措施的能力。这些思想和实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行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人一念感而通,不待焚巫际雨工。
汤反诸身防六事,汉移其咎责三公。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三公

    读音:sān gōng

    繁体字:三公

    英语:San Kung

    意思: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

  • 咎责

    读音:jiù zé

    繁体字:咎責

    意思:(咎责,咎责)

    1.责备。
    《后汉书度尚传》:“尚人人慰劳,深自咎责。”
    《隋书高祖纪下》:“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