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 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

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

意思:战争已经不断,仁义原本不强。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守仁义,反对战争和暴力。作者对战国时期那些追求权力、财富和名誉的人表示了深深的失望,认为他们缺乏仁义之心,与圣人之道相去甚远。他赞美那些能够忘形骸、保性命的人,认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首联“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描绘了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混乱,而那些坚守静正之道的人却不被理解。作者对战争的频繁发生表示了痛心,因为仁义之道本来就不应该与战争相竞。 颔联“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天下的人都像盗跖一样追求名利,却不知道圣人的价值。 颈联“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作者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的赞美。他们不追求物质财富,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尾联“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作者表示自己并非要效仿孔子,而是要认识并解决世间的疾苦。他从魏公那里得到了启示,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贤者的敬意和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仁义之道的坚守和对世间的深深忧虑。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世俗的纷争所困扰。同时,它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的赞美。这首诗充满了对仁义之道的向往和对世间的深深关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
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
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
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
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
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
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
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干戈

    读音:gān gē

    繁体字:乾戈

    短语:乱 仗 烽火 战祸 战乱 战火 战 战事 烽烟 烟尘 刀兵

    英语:arms

    意思: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

  • 仁义

    读音:rén yì

    繁体字:仁義

    英语:humaneness and righteousness

    意思:(仁义,仁义)

    1.亦作“仁谊”。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礼记

  • 不竞

    读音:bù jìng

    繁体字:不競

    意思:(不竞,不竞)

    1.不争逐。
    《管子大匡》:“﹝桓公﹞谓管仲曰:‘吾士既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鲁。’管仲喟然叹曰:‘齐国危矣!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清·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