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还故园诗》 孤景吟空堂。

孤景吟空堂。

意思:孤景吟诗空堂。

出自作者[南北朝]江淹的《还故园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是一首描绘古代离别之情的诗篇,它以汉代长沙太傅贾谊和楚地辰阳旅居者的悲情为背景,表达了古今离别之人的共同情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通过描绘两个历史人物——汉代的贾谊在长沙哭泣,楚地的旅居者悲伤辰阳,引出了全诗的主题:离别之情。这两句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悲凉的离别画面。 接下来的四句“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进一步表达了古今离别之人的共同情感:无论古今,离别都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事情。这种情感是如此的普遍和合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接下来的六句“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描绘了离别之人的孤寂和空虚。他们身处山中,寂寥无声,只有自然景色陪伴着他们,但这种陪伴并不能消除他们的孤独和悲伤。他们在空堂上吟唱,试图缓解内心的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 接下来的四句“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描绘了离别之人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他们从温暖的南方来到了寒冷的北方,经历了三次变露和两次逢霜,这种变化和更替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痛苦。 最后四句“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他们感到自己身处世界的中心,但圭纬(天文现象)昌盛,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他们怀念故乡,渴望回到那里,但现实却让他们无法如愿。 最后四句“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和自我安慰。他们希望像碧灵草一样,终年自芬芳,不受世俗的困扰和伤害。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的方式,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期望和自我安慰,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臣泣长沙。
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
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
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
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
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
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
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
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
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
终岁自芬芳。
作者介绍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齐高帝闻其才,召授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武帝时任骠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卒,谥“宪伯”,武帝为之穿孝举哀,葬于民权县程庄镇江墓店(今李堂南岳庄村)。

关键词解释

  • 空堂

    读音:kōng táng

    繁体字:空堂

    意思:空旷寂寞的厅堂。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託于空堂。”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七:“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唐·王维

  • 孤景

    读音:gū jǐng

    繁体字:孤景

    意思:汉·蔡琰《悲忿》诗:“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肺肝。”
    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解释:1.同\"孤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