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意思:把手或不能,尺书到当时寓所。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广陵公的一首恳切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广陵公的深深敬仰和期待能够与他再次相遇的愿望。 首句“别君今几时,岁月如插羽”,诗人以迅疾的飞羽比喻离别的时间,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接下来的诗句“悠悠寝与食,忽忽朝复暮”,描述了离别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纷纷竟何为,凛凛还自惧”这两句,诗人用“纷纷”和“凛凛”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世事的纷繁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接下来的诗句“朝廷无献纳,仓廪徒耗蠹”,诗人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风霜苦见侵,衰病日增故”这两句,诗人以风霜侵袭、身体衰弱来比喻生活的艰难和疾病的困扰,表达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 “江湖岂不思,恳悃布已屡”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广陵公的信任和期待。 最后,“何当两还分,尚冀一相遇。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再次相遇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希望通过书信保持联系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广陵公的敬仰和期待能够再次相遇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君今几时,岁月如插羽。
悠悠寝与食,忽忽朝复暮。
纷纷竟何为,凛凛还自惧。
朝廷无献纳,仓廪徒耗蠹。
风霜苦见侵,衰病日增故。
江湖岂不思,恳悃布已屡。
美哉广陵公,风政传道路。
优游侍从臣,左右天子顾。
君来一何迟,我请亦有素。
何当两还分,尚冀一相遇。
把手或未能,尺书幸时寓。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把手

    读音:bǎ shǒu

    繁体字:把手

    短语:靠手

    英语:knob

    意思:
    1.握手。
    《三国志魏志张邈传》:“吕布之捨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