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昆明池侍宴应制》 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

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

意思:周武帝征讨昆明,挖池练习五兵。

出自作者[唐]沈佺期的《昆明池侍宴应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了汉武帝征伐昆明,兴兵习武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汉武帝仁德之政的赞美。 首联“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水同河汉在,馆有豫章名。”描绘了汉武帝征伐昆明的场景,他挖掘池地以训练武艺,池水如同天河一般浩渺。而他所居住的馆舍则以豫章命名,豫章是古代大木名,用作宫殿的栋梁,暗示了汉武帝的威严与尊贵。 “我后光天德,垂衣文教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汉武帝的赞美,他以天子的仪容,光大天下的德行,垂衣而治,使得天下大治。这是对汉武帝仁政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黩兵非帝念,劳物岂皇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汉武帝不滥用武力的观念的赞赏,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物力是皇帝关心的重点,这体现了汉武帝的明智和仁爱。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战争场景,军队浩浩荡荡地经过沼泽地,云旗飘扬出凤城,进一步表现了汉武帝的威武之师。 “灵鱼衔宝跃,仙女废机迎。”这两句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场景,鱼儿衔宝跳跃,仙女们停下手中的活计来欢迎胜利归来的军队,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 “柳拂旌门暗,兰依帐殿生。”这两句描绘了军队驻扎后的场景,柳条拂动着旌旗,兰花的香气弥漫在帐殿中,进一步表现了军队的安居乐业。 最后,“还如流水曲,日晚棹歌清。”这两句以流水和棹歌作结,表达了战争结束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平静如水的场景,棹歌清脆悠扬,表现了人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征伐昆明、兴兵习武的描绘,以及对汉武帝仁德之政的赞美,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民生活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
水同河汉在,馆有豫章名。
我后光天德,垂衣文教成。
黩兵非帝念,劳物岂皇情。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灵鱼衔宝跃,仙女废机迎。
柳拂旌门暗,兰依帐殿生。
还如流水曲,日晚棹歌清。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昆明

    读音:kūn míng

    繁体字:昆明

    意思:
    1.指汉代昆明池。
    《汉书元后传》:“秋歷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
    宋·司马光《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以诗谢之》之一:“不唯汉帝昆明小,更

  • 五兵

    读音:wǔ bīng

    繁体字:五兵

    意思: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
    《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