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

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

意思:声教溢四海,朝见引江河。

出自作者[唐]魏征的《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全文赏析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魏征创作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以皇帝即位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的政治品质。 首先,从题目来看,“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意味着这首诗是在皇帝即位的日子里,作者应皇帝之命而作。这种应制诗在唐代非常盛行,诗人需要根据皇帝的要求,创作出符合当时政治氛围的作品。因此,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升太阳照大地,万物复苏春意浓”,这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预示着新皇帝即位将给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第二部分是“群臣欢聚庆佳节,共祝皇恩泽万民”,这里表达了群臣对新皇帝的忠诚和敬意,同时也暗示了新皇帝应该关心民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第三部分是“愿君圣德光天下,四海一家共太平”,这是对新皇帝的最高赞美,希望他能够以圣德治理国家,使四海之内共享太平盛世。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优美。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初升太阳”、“万物复苏”、“群臣欢聚”等,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加和谐、流畅。 总之,《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应制诗,它既体现了作者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的政治品质,又展示了唐代诗歌的优美风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
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
锵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淑景辉雕辇,高旌扬翠烟。
庭实超王会,广乐盛钧天。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
愿奉光华庆,从斯亿万年。
第三十二卷
作者介绍 魏征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曲阳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关键词解释

  • 百川

    读音:bǎi chuān

    繁体字:百川

    意思:江河湖泽的总称。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唐·李白《公无渡河》

  • 朝宗

    读音:cháo zōng

    繁体字:朝宗

    意思:
    1.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唐·李舟《为崔大夫请入奏表》

  • 四海

    读音:sì hǎi

    繁体字:四海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随处 天南地北 四野 四面八方 四方 各处 到处 无处 处处 八方 四处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the four seas

  • 声教

    读音:shēng jiào

    繁体字:聲教

    意思:(声教,声教)
    声威教化。
    《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汉·班固《东都赋》:“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