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此一鸟过,谁其补三遗。
意思:与这一鸟飞过,谁为他补三次。
出自作者[宋]李石的《李漕和诗次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斯文百官富,未易众目窥》是一首对前辈学者的赞扬和敬仰之作。诗中描绘了前辈学者们的才华、学识和贡献,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斯文百官富”,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意和赞美。斯文是指学问、文化,百官则是指众多学者,富则是指他们的学识丰富、成就卓越。这句话表达了前辈学者们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之大,值得人们敬仰和赞美。
接着,“未易众目窥”表达了前辈学者的成就并非轻易能够看到和理解,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也暗示了前辈学者的学识之深,需要人们用心去理解和领悟。
“共此一鸟过,谁其补三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前辈学者们的学识比作一只鸟,飞过天际,无人能够补足它的美丽和光辉。这句话表达了前辈学者的学识之高,无人能够超越。
“粗能述前辈,抗说不敢卑”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虽然自己能力有限,只能简单地描述前辈学者的成就,但仍然感到非常敬畏和钦佩。
“一朝得印可,宠若华衮辞”表达了作者对于得到前辈学者认可的渴望和喜悦之情。印可是指认可、赏识,华衮辞则是指华丽的辞藻,表达了作者对于得到前辈学者赏识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神仙点金手,为脱瓦砾姿”运用了神仙点石成金的典故,将前辈学者的学识比作神仙的手指,将瓦砾般的普通人变成金子般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前辈学者对于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学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典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使得诗歌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赞美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