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上寓兴二绝》 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

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

意思:朱宸濠梁庄惠谩相争,不必人心知道人心。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上寓兴二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鱼、獭、白鹭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濠梁庄惠谩相争》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人物——庄子和惠施,他们在古代哲学中经常进行辩论。庄子主张“物我合一”,认为鱼乐是因为鱼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惠施则认为人应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首诗似乎是在暗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未必能完全理解事物的本质。 第一句“未必人情知物情”,表达了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局限性。人类不能完全理解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的感知和思考方式与事物本身是不同的。这并不是说人类无知或愚蠢,而是强调人类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接下来,“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一句,通过描述獭捕鱼、鱼跃出的场景,表达了事物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鱼在獭的捕捞下跃出水面,看似鱼乐,但实际上鱼是惊恐的。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局限性。 第三句“水浅鱼稀白鹭饥”描绘了另一种场景,即水浅、鱼稀、白鹭饥饿的情况。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事物的本质。 最后两句“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对世界理解的思考。尽管人类拥有智慧和知识,但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理解世界的本质。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而真正的内在世界是无法完全揭示的。因此,“似是而非谁得知”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理解的怀疑和不确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人类对世界理解的思考和质疑。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拥有智慧和知识,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谦逊和敬畏自然,因为真正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神秘。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因为它们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
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
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
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人情

    读音:rén qíng

    繁体字:人情

    短语:礼 赠品 仪 礼物 礼品 赠物 赐

    英语:(n) human emotions

    意思:
    1.人的感情。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濠梁

    读音:háo liáng

    繁体字:濠梁

    意思:犹濠上。梁,桥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明·刘基《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濠梁之乐谁能写?袁

  • 情知

    引用解释

    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

  • 物情

    读音:wù qíng

    繁体字:物情

    英语:principle; hows and whys

    意思:
    1.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情不繫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