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意思:平地拔起金宝塔,瑞光千尺照碧虚。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菊花的诗,通过描写菊花的形态、色彩以及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写看菊、赏菊的过程,也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首联“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描绘了作者在客舍中看到一株菊花的情景,其中“病眼”二字表现了作者此时的身体状态不佳,而“仇冤”则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不太好。但是,看到菊花后,作者的心情逐渐好转。 颔联“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则写了作者与菊花相互观赏的过程,表现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关注。 颈联“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则写了作者清晨乘肩舆经过花市,看到陶家的整个园子都移植了菊花,表现出作者对菊花的惊叹和赞美。 接下来,作者用“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来表达自己对众多菊花中独爱一两枝的态度,也表现了作者的个性和品味。 接着,作者用“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来形容菊花的高耸和光彩夺目,用“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来形容菊花的形态和花的繁华,表现了作者对菊花美丽形象的赞美。 最后,作者用“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来形容菊花的瑰丽和珍贵,用“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来表达自己对菊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通过写看菊、赏菊的过程,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变化,使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瑞光

    引用解释

    吉祥之光。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应荐臻,瑞光频朗。” 宋 苏轼 《和子由中秋见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见説仙家旧风度。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

    读音:r

  • 浮屠

    读音:fú tú

    繁体字:浮屠

    英语:stupa; pagoda

    意思:亦作“浮图”。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

  • 平地

    读音:píng dì

    繁体字:平地

    英语:flat

    意思:
    1.平坦的地面。
    《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

  • 拔起

    读音:bá qǐ

    繁体字:拔起

    意思:
    1.突然兴起。
    《汉书项籍传赞》:“然羽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
    颜师古注引邓展曰:“疾起也。”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大丈夫之

  • 碧虚

    读音:bì xū

    繁体字:碧虛

    意思:(碧虚,碧虚)

    1.碧空;青天。
    南朝·梁·吴均《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
    唐·张志和《玄真子碧虚》词:“碧虚冥茫,飘轮斡乎干,湫盘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